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

打破物理边界,释放更多城市空间发展首展经济

近日,作为“首发上海”系列活动的30场重点活动之一,“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上海站在上海静安嘉里中心举办。

2024年5月,《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发布,提出每年3月至5月,举办“首发上海·FIRST in Shanghai”全球新品首发季,吸引更多高品质、高流量的国内外品牌参与活动,来沪首发、首秀、首展、首店,释放“首发上海”集聚效应。根据“上海发布”官微,3月8日至4月11日,上海共举办18 场首展,平均每2天就有一场首展举办。

首展落址何处?促进首展经济,城市还有哪些可以释放的空间活力?

4月2日至9日,研究员走访了三个首展,并采访策展方、场地方,采访了艺术家朱敬一,以及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首发经济:中国消费变革新驱动》作者朱克力,为释放首展经济活力、优化城市空间资源配置提供建议。

上海的首展是什么“展”?

首展经济作为首发经济的一部分,在扩大内需、提振消费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首展,可能是国外艺术家在中国的首次亮相,可能是大牌新品的首次展出,也可能是国际IP中国或亚洲巡展的第一站。

根据 “上海发布”官微 “首发上海”专题,2025年以来的首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

第一种是文博艺术展。例如“机械姬之父”空山基“光·透明·反射”、《迪尔克·萨尔兹:光色维度》、《我错过的来电》。

第二种是IP展。例如哆啦A梦巡回特展、新世纪福音战士“艺术与潮流·遇见EVA中国首展”等、新加坡卡通IP“芬宝”2025首展。

第三种是品牌展。例如首届宜家上海设计展、阿迪达斯“先锋视觉档案展”、古驰《竹境:解译传奇》、《只此英伦》潘海利根香水展。

第四种是时尚秀展。例如上海沪剧院的《东方·新中式秀展》、百联股份和永安百货携手的《时尚脉搏:蝶变之境》。

第五种是博览会等会展。例如AWE2025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2025气味上海春季展。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首展都是商展。根据艺术家、策展人朱敬一的观察,IP展和品牌展更容易与商业空间结合,促消费作用明显。“它可以与餐饮等其他业态结合,趣味性更强,在商业空间更好施展。”

相较之下,文博艺术展具有更多的公益属性,展现更多的艺术人文和学术价值。“美术馆里展出的东西,是不那么容易看懂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

“商展也需要一定的观众基础,上海做首展经济具备一定的优势”,朱敬一补充,“上海是个天生愿意为展览付费的地方,展览的门票并不便宜,但是上海有这个氛围,这是中国其他城市比不了的。”以2024年最火爆的首展“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为例,开展首月,观展人数已超31万,开展四个月突破100万,其中逾七成观众来自外省市和海外。文创销售额1.42亿元,并带动周边消费超100亿元。

“上海在首展经济的探索上已经展现出鲜明的创新底色和先锋姿态,成为首发经济版图中的一块高光拼图。艺术与消费的化学反应重构人货场关系,为城市注入了持续的话题性和吸引力。”朱克力评价道。

首展落址何处?

“传统的展览场馆,例如美术馆,具有是否登记在册之分”,朱敬一表示。也就是说,并非所有以“美术馆”为名的空间,都具有美术馆的属性和职能。

对于官方登记在册的美术馆来说,在其中举办商展不是件容易的事。

一是展览空间和人员配置的专业性都非常高,因此租金也高。二是美术馆对展览有较高的准入门槛,以保持场馆的格调。三是美术馆的公益属性也决定其不以商业利益为导向,不会举办很多商展。因此,美术馆等传统展馆并非首展经济之“展”的首选地。对于那些名为美术馆但却未登记在册的场馆而言,其场地的租赁、展览的门槛标准都更为灵活。

但策展式商业中的美术馆,例如作为典型代表的“上海chi K11美术馆”,空间和人员配置的专业度较高,2024年被收入上海市美术馆名录,既可以举办具有公共服务效能的专业性展览,又因其位于商业综合体中的特殊位置而具备引流效果。

这里恰恰是首展经济施展拳脚的空间。K11展览《我错过的来电》策展人Gary告诉研究员,美术馆可以与整个商业综合体联动,在中庭摆放小的装置,并在整个商场装饰主题贴纸,让观众看展之余,还有很多其他趣味性的互动。

《我错过的来电》在K11的装饰。 K11提供

当下,很多展览也都不限于室内空间,而是室内与室外空间相结合,将装置搬到街头。静安嘉里中心正在进行的“100%哆啦A梦&FRIENDS巡回特展”,室内外结合的展厅和装置,吸引了很多前来打卡的人。在商业空间举办展览,传播效率高,参观门槛低,“不局限”的空间和氛围能够吸引周边顾客自发传播,社交属性更强。

哆啦A梦展安义路快闪装置。 JAKC提供

商圈以展览为名,可以联动很多业态,例如推出主题下午茶等。“官方联名美食,配合随处可见的主题画面,整个静安嘉里中心化身哆啦A梦世界,让消费者穿梭其中,有沉浸感的游逛体验。”静安嘉里中心相关人员表示,“展览带动了场内的购物氛围,除了周边快闪店热卖之外,场内的餐饮和零售销售都有了显著提升。”

美术馆、商业综合体、展览馆之外,哪些地方还可以办展览?Gary告诉研究员,他们正在策划下半年的一场IP首展,选址考虑主要有四:一是要负担得起租金;二是空间层高足够高,可以摆放大型装置;三是在中心城区,这样才能保证人流量;四是在室内,因为不受天气影响。最终他们觉得电竞中心或体育馆也很适合办展。

城市还有哪些空间可以释放?

从上述展览和场馆的性质可以看到,“展”已经拓展了边界,除了传统的文博艺术类展览,IP展、时尚展等展览,无论是从规模、成本还是场地的选择,都更加灵活,其促消费作用也十分显著。除了美术馆,城市的很多其他空间也都具备举办首展的条件,更多空间有待通过首展释放活力。

近年来,以张园为代表的上海老洋房逐渐变身热门看展地。再如孙科别墅,自2020年11月向公众开放以来,已经举办10余场高能级文化展览。正在展出的GUCCI《竹境:解译传奇》,建筑空间与展览互相加持,“展览为孙科别墅增添了文化艺术气息,作为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空间典雅的氛围也符合国际大牌的品牌调性。” 上生·新所相关人员表示。

孙科别墅内的《竹境:解译传奇》展。 GUCCI提供

首展经济的落址,可不拘泥于传统的展览空间,城市更新可释放更多空间生产力。“从静安嘉里中心到孙科别墅再到K11,这些首展空间的选择折射出城市空间迭代的密码:历史建筑经过活化更新成为自带流量的文化地标,策展型商业综合体通过艺术与消费的化学反应重构人货场关系,核心商圈则借助首展形成虹吸效应的消费磁场。” 朱克力总结道。

朱克力认为,“这种空间利用策略本质上是在打破传统展览空间的物理边界和功能局限,让城市变成流动的展陈容器——百年建筑可以变身时尚秀场,商业中庭能幻化艺术殿堂,地下车库亦可成为装置艺术试验田。”

首展经济如何更上一层楼?

朱克力表示,当前部分首展仍停留在品牌营销层面,缺乏产业链纵深整合的顶层设计,需要构建更具韧性的生态系统。对此,他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可通过设立首展专项基金、搭建数字化策展平台、培育复合型策展人才等措施,形成从创意孵化到IP运营的完整价值链

其次,要警惕过度商业化稀释艺术价值,在策展机制中植入“艺术委员会+商业智库”的双轨决策体系,确保内容创新与商业转化的动态平衡。

再次,为了让策展方和场地方更好匹配,建议建立城市空间数据库与策展需求智能匹配系统,“让闲置厂房遇见先锋艺术,让老弄堂转角邂逅数字装置,让每个城市褶皱都成为创造惊喜的策展画布。”

最后,空间利用方面,可探索“展商联动”新模式,比如将城市更新中的过渡性空间改造成可移动的模块化展厅,既能解决短期场地闲置问题,又能培育出类似伦敦南岸艺术区的有机生长模式。

城市空间的魔法在于其可塑性,未来可打造三级火箭式首展矩阵:核心地标承载全球顶级首展树立标杆,社区空间培育本土原创IP积蓄能量,虚拟空间拓展元宇宙展览新边疆。特别要激活滨江岸线、工业遗存、地下廊道等非常规空间,通过光影科技和场景再造将其转化为沉浸式展览剧场。

“这种空间生产力的释放,本质上是将城市更新从物理改造升级为价值创造的新经济引擎。”朱克力说。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欢迎前往征订公告页面,获取更多订阅资讯。

有话要说...